王志新老师正在摆弄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相机
从黑白时代的简单甜蜜,到彩色照片带来的喜悦色彩,再到精美的模式婚纱照全方位的视觉享受。婚纱照随着时代的变迁演绎着不同时代新人们的幸福,也见证了婚庆市场从简单到丰富,由标准化到个性化的演变过程。记者昨天走访了一位从事30余年摄影工作的摄影师,从他的镜头中感受到天津婚庆文化的一步步变迁。
黑白时代的甜蜜回忆上午,记者如约在南开区一家摄影工作室门口见到了今年51岁的王志新老师。独具艺术气质的长发和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搭配起来颇有几分“文艺范儿”。在王老师工作室的墙上,悬挂着大量他拍摄的作品,但却和市面上大多数摄影工作室有着不同的感觉。“如今的很多影楼更注重后期的制作,而我们这一代摄影师更追求光的运用,更讲究照片的层次感。”为此,王老师向记者解释说。据王老师介绍,他1980年进入当时天津最有名气的鼎章照相馆,从学徒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摄影的知识和技巧。那时正是恢复婚纱照之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一天能照五六十套婚纱照。“当时的婚纱照可没现在这么丰富。”回忆起当时的婚纱照,王老师感慨道。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婚纱照其实就是六寸双人全身照,一套五份,价格也只有20元左右。唯一可以选择的也就是在照相纸上光纸和纹纸两种。不过,由于黑白照片的特性限制,当时照婚纱可是一项货真价实的技术活儿,摄像师、摄像助理(灯光等)用光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时间推移到1985年左右,根据王老师的回忆,彩色照片的出现对于照相市场尤其是婚纱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彩色照片不仅把色彩带到了婚纱照里,还带动了婚纱布景、服装等配套服务。”王老师边说边拿出他和妻子早期的彩色婚纱照向记者展示。不过,彩色照片刚刚进入天津婚纱照市场时,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国营照相馆能配备足够的西装和婚纱。布景方面,当时大型照相馆的背景图都是用巨型画布制作的,上面的内容更是需要请专业画师一笔一笔画出来,十分珍贵。
彩色照片刚刚进入天津婚纱照市场时,大多数新人的婚纱照中也只有全身照是彩色的,半身照等依然延续黑白,价格方面也达到了40元左右。后来,随着彩色照片的普及,布景、服装以及化妆等周边服务也开始在大大小小的照相馆中普及,现代婚纱照的雏形开始逐步显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摄影硬件和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新人们照婚纱照的姿势仍处于标准模式时代,变化并不多。
提起现代婚纱照的重要转变节点,王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模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更讲究化妆、布景、美姿的模式婚纱照迅速风靡津城。首家进入津城的婚纱影楼就出现了上千元一套的婚纱照产品,但依旧抵挡不住新人们对精美婚纱照的喜爱。“专职的化妆让新娘看上去更漂亮,专门有人负责灯光布景,甚至新人的姿势都有专人来指导……”说到模式的成功之处,王老师指出,更系统化的服务,让新人们看到自己更美的一面。同时,更标准的流程也让婚纱照产品更加市场化。
模式的冲击让一些老国营照相馆开始痛定思变,其中一些成功转变了经营模式,适应了市场的潮流。很多经营模式更加灵活的照相馆,也在这次冲击中找到了生存之道。“从这些年婚纱照的变化来看,进步的不光是摄影硬件和技术,还有新人们对于婚纱照消费的理念。”他告诉记者,如今的婚纱影楼,都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产品的特性完全由新人的需求所决定。回顾30多年的从业经历,王老师颇有感触。他说:“小小的婚纱照,不仅能看出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为留下幸福瞬间的美好愿望,而且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