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光摄影及构图 摘要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类别。其特点是讲究意境,重在寻找和 发现,贵在创新和突破,需要寻天时、求地利、谋人和,还要耐心和等待。其构图讲求章法,包括前景的运用和拍摄 角度的选择。 关键词风光摄影概念特点构图 1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类别。其拍摄范围 十分广泛,就季节而言,包括春、夏、秋、冬, 就拍摄对象而言,包括山、水、花、草,日、 月、星、辰,风、雪、雾、霜、雨、夜等等。它大 到名山大川、天际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 草一木,都可以入镜。从广义上讲,风光摄 影还包括城市风光、建筑风光、工业风光、 农业风光、文化遗产风光等。不过,本文在 这里侧重于讲述自然风光。 2风光摄影的特点 2.1风光摄影讲究意境 意境是艺术境界中的最高峰,是作品 艺术性的最高体现。具有意境的作品必然 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体现 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对客观景物的 感受通过摄影的手段表现出来,再传达、影 响并感染读者,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风光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指,作者的主 观思想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境 界。具有意境的风光摄影作品是作者通过 观察与思考而创作出来的触景生情、寄情 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它 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应。只 有将感情移入作品之中,才能使作品感染 读者,达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 果。把自然景物通过相机记录在感光片上 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达到情景交融的意 境却很难。它不是单纯的春花秋月、闲情逸 趣,而是饱含着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思想 情感;它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现象的记录和 再现,而是作者在浩如烟海的万物中提炼 的结晶。当然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能表现 出深邃的意境,但一幅成功的作品必然是 画卷、音乐和诗歌的集合体,具有很高的艺 术意境。 2.2风光摄影重在寻找和发现 在这个并不缺少美的世界里,寻找和 发现最为重要。即便是在同一个拍摄点拍 摄同一个景物,你也要能从中发现与别人 不一样的美景,把握住最佳的拍摄时机。寻 找和发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到宏观,小 到微观。可以是具体的形状,也可以是粗壮 的线条,可以是绚丽的色彩,也可以是欢快 的节奏;可以是空间透视,也可以是趣味中 心。寻找是一种过程,发现是一种创造。寻 找和发现是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 现。世界并不缺少美,更不应该缺少发现。 2.3风光摄影贵在创新和突破 摄影创作不仅仅是提倡与众不同,更 应该有所创新。风光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 是有规则的,而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但规则 首先应该是遵循和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 础上,有意识地去变革,才可能有所创新和 突破。因此,学好技术、掌握技能是创新和 突破的前提,而创新和突破则是技术过硬、 技艺精湛的良好结果。 “喜新厌旧”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审美心 理,求新必须求变,变法才能出新,创新才 能突破。非常规的拍摄观念和方法是求变、 求新的重要手段,创新和突破是摄影创作 的精髓。 2.4风光摄影、要寻天时、求地利、谋人和 “天时、地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 “人和”则是主观努力。在风光影摄中有句 不成文的行话,叫做“三分拍摄,七分运 气”。 寻天时是指天气、光线的选择。例如, 张家界、黄山等景点,只有下雨或下雪后才 最容易出现云雾和云海,就可以通过天气 预报和卫星云图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进而 选择拍摄的时间。阴沉或下雨的天气虽然 拍不出阳光明媚的景物,但适合拍摄温馨 和色彩丰富的景物,可以通过改变拍摄主 题来适应天时的效果,这就叫随机应变,顺 应天时。求地利是指拍摄点的选择。古人说 “山形步步移”,同一座山,远近高低的视觉 效果截然不同。拍摄同一景点,常常需要尽 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然后 做出最佳选择。 2.5风光摄影需要耐心和等待 耐心是风光摄影家的基本功。因为理 想的光线是“等”出来的,绝不可能轻而易 举地获得(当然不排除偶然性)。当你发现 或认为某一景物值得拍摄,而拍摄条件又 不理想时,这时你必须耐心地去等待,直到 合适的拍摄时机到来。例如,我国名摄影家 袁毅平拍摄的《东方红》,从发现到等待到 拍摄成功,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这幅作品早 已成为摄影名作而载入摄影史册。 3风光摄影的构图 构图就是以最佳的布局方式把景物安 排在画面最恰当的位置,即把构成整体的 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 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摄影构图有一个被公认的普遍原则: 画面简洁,主题突出。画面简洁并不等于画 面简单,更不等于画面内容越少越好,而是 多一点会使画面显得臃肿,少一点又可能 使画面太单薄;简洁就是恰到好处。画面简 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 摄影构图中的另一个规则是“黄金分 割法”,也称“九宫格构图法”,即在画面中 画一个井字形,四个交叉点及其附近就是 主体所处的最佳位置。所谓最佳位置就是 最符合人们视觉观看习惯的位置。但是人 们审美视觉经常会疲劳,所以需要以新的 最佳布局来调整人们的审美习惯。 3.1风光摄影构图可分为四个阶段 (1)构思。摄影师通过对被摄景物的观 察、比较、酝酿、思考,确定表达主题。 (2)艺术处理。摄影师如何运用摄影造 型手段,包括构图的形式、光线的运用、色 彩的搭配、拍摄时机的把握等等,对拍摄对 象进行形象塑造。 (3)完成拍摄。把握最佳瞬间,特别是 光线复杂、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尤其要坚决 果断地按快门。 (4)后期制作。在制作照片的过程中, 可进行第二次构图,即通过对画面的剪裁 来弥补前期构图中的不足。同时可运用数 码技术修整影像,使照片更加完善和完美。 3.2景深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 景深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和 重要。拍摄时对焦清晰点为焦点,焦点前后 的清晰范围就是景深。景深就是被摄景物 成像清晰的范围。景深大,影像清晰的范围 就大,在一般情况下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越 大越好。景深小,影像清晰的范围就少,小 景深易产生较强烈的虚实对比,这也是风 光摄影中的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3.3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的长短。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摄距的远近。摄距越近,景深越小; 摄距越远,景深越大。 3.4超焦距在摄影构图中运用 超焦距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更为广 泛。所谓超焦距是指当镜头对焦至无限远 时,景深的最近清晰点至镜头的距离。运用 超焦距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其方法 是:首先确定使用的光圈,随后将镜头调焦 环上的无限远符号调至与景深表上所确定 使用的光圈数字相对应即可。拍摄时无需 对被摄景物对焦,因为你所拍摄的景物都 在景深清晰的范围之内。运用超焦距最适 合风光摄影,如果使用短焦距的广角镜头 拍摄,画面景深范围更大。 4风光影摄的前景运用 前景是处在主体的前面,靠近画面四 周的景物。构图中经常充当前景的物体有 树木、花草,石块等等。在风光摄影中常有 “一步一景”之说,即在很小的变化中就会 产生新的景点,这种变化既包括拍摄点的 移动,也包括前景的选择和运用。 4.1前景的特点 (1)成像大、色调深的景物,特别是大 场面和远景常常需要前景来点缀。 (2)烘托主体,因为前景的存在而使主 题更加突出。例如,拍摄秋景时用红叶或黄 叶作前面,秋意更浓,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 主题。 (3)加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和纵深 感。前景由于成像大色调深,与远景形成明 显的大小和色调深浅的对比。有前景的画 面有起伏,因为前景的存在使主体和背景 有了参照物,从而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透 视感。 (4)均衡画面,增强画面的装饰美。用 一些有规则排列或形状美的景物作前景, 能使画面生动活泼,别具一格。有时画面中 有空缺或不均衡的时候,也可利用来均衡 画面。 4.2运用前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前景的意义在于丰富画面的 语言,增强画面的效果。切记前景不可滥 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 洁。 (2)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色彩要尽 可能优美,与主体联系紧密,成为整体的一 个部分,能帮助主题表达思想,否则宁可不 用。 5风光影摄拍摄角度的选择 风光摄影的构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拍 摄点的选择来确定拍摄角度。照相机位置 的远近、高低决定画面的构成形式。在具体 拍摄过程中,拍摄角度千变万化,即使是面 对同一景物,拍摄角度也是见仁见智,各有 不同。这里主要阐述和展示最基本的构图 方式―――平拍、俯拍、仰拍。 5.1平拍 平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与被拍对 象基本处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绝大多数摄 影作品都是平拍的角度拍摄,因为它最符 合大众的审美习惯。 (1)平拍的特点:容易使人亲近自然, 画面易接受;画面容易被地平线平分,景物 易被压缩和重叠,特别是使用长焦镜头更 是如此。 (2)平拍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拍摄中要 尽量避免画面被地平线平分,因为它不太 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则,画面显得呆板。但是 如果构图需要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在临 近的水面拍摄将会产生十分有趣的倒影, 这时可有意强调上下对称,天水相映;为避 免景物被压缩和重叠在一起,在构图时要 把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也可稍站高一点 拍摄。 5.2俯拍 俯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高于被拍 对象,从上往下拍摄。俯拍时地平线上移, 地面上由远至近的景物在画面上的表现是 由下至上依次展开。 (1)俯拍的特点:有“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感觉。登高望远,给人一种纵深 辽阔的感受;有利于展示景物的纵深感,表 现景物的层次、线条、图案、地形、地貌、位 置、距离、数量以及景物的整体感和结构 感;如果说仰拍重在写意,那么俯拍则重在 写实。因为仰拍的夸张作用明显,而俯拍的 记实作用显著。 (2)俯拍时应注意的问题:构图时要注 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选择适合表现主题 的镜头,不要过度地使广角镜头;登高望 远,安全第一。不少摄影家在登高俯拍时一 不留神照相机或人掉落,损失惨重。 5.3仰拍 仰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角度低于被拍 对象,从下往上的拍摄。仰拍时地平线下 移,被拍对象下部分大,上部分小,具有夸 张的效果。 (1)仰拍的特点:高度差别越大,被夸 张的效果越明显;被拍距离越近,被夸张的 效果越明显;镜头焦距越广,被夸张的效果 越明显。 (2)仰拍时应注意的问题:仰拍的夸张 变形效果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使人耳 目一新,视觉感受比现实生活要强烈得多。 镜头离被摄景物越近,变形越明显,因此在 运用这一拍摄手法时一定要符合所表现的 主题;仰拍具有较强的写意效果。但如果运 用不好也会产生很大的压抑感。因此拍摄 时不要过度的靠近被拍摄主体。 参考资料 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5 2姜锡祥.摄影基础[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3张苏中,薛华克.摄影技巧[M].杭州:浙江摄影 出版社,2000 4张韫磊.风光摄影[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