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成为了一些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所有人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否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这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是他们头等大事。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变化,现在我们发现,有很多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人们注意到,本应该快乐度过童年的孩子,有些似乎并不那么开心,有些甚至因此陷入困境。
要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找出“不开心”的根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曾经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的期望值设定得很高,而实际值却很低,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持续不断而没有得到调节,那么它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全汉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小学或者初中时就因为获得重量级荣誉,所以上了高中之后,就因为学业成绩跟不上或其他原因出现落差。“这些荣誉反倒可能成为他们精神负担,如果没有及时调节,那么它们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全汉炎建议,我们应该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一条路。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则从更深层次分析这一议题。她指出,学生焦虑和压力并不是天生如此,它们往往来自学校和家庭。她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一些养育观念和行为,以及绝对化的成才观;同时,也要为学生留出娱乐和运动时间,使他们保持朝气。而解铃还需系铃人,她提议我们应当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并构建完善各级部门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以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的服务体系中推进这项工作,使每个孩子能够基于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环境里找到友好空间和持续性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实践探索的问题。
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对于促进身心发展尤为重要。深圳市政协吴以环委员提出了创新扶持政策、调动社会力量、规范发展青年体育组织以及引导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作为教练员或教师等方案,以引领学生参与体育竞技,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除了防患于未然,还要面对现有的挑战。“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负面情绪也是正常且普遍的事,但关键是不怕而回避也不轻视而忽略。”高天明说,大部分早期的心理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干预解决,只要及时由专业人员进行支持,或转介专业医疗干预,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强调,不应该害怕,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处理这些问题。
最后,由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工具,并指导各地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加强监测预警机制,为危机干预做好准备。(全媒体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魏丽娜、刘畅、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