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采用八大智能测评评估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这个议题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代表委员都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但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变化,当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支持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发现,本应快乐度过童年的孩子,有些似乎并不那么快乐,有些甚至因此陷入困境。

要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不开心”的根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的人说,他们的小孩很优秀,所以不会感到压力。”他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设定的期望值太高,而实际值太低,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持续而且得不到调节,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全汉炎代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心理问题出现的学生群体,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曾获得重量级荣誉。但是,一旦这些学生上了高中,随着环境改变,如果学业成绩跟不上或其他情况,就会产生落差。“这些荣誉反倒可能成为孩子精神负担”,如果没有及时调节,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全汉炎建议,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育资源均衡化、推动育人工作机制和机构完善,以及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近年来,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已经成为一项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的服务体系中融合推动这一工作,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兴趣,在校园、家庭和社区等不同场景找到友好空间,这仍然需要实践探索。

通过体育运动对身心发挥积极作用也是重要的一环。而深圳市政协主委吴以环表示,要创新扶持政策,加强社会力量参与规范发展青少年体育组织,同时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教练员或教师,以引领学生进行体育竞技促进其全面发展。

除了防患于未然,还要面对现有的挑战。大部分早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难以干预,只要及时由专业人士支持,或转介专业干预,都能取得良好效果。这要求提高一线人员识别与干预能力十分重要。此外,还应加速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发适合年龄特点的心理测评工具,以指导各地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全媒体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魏丽娜、刘畅)

上一篇:执行机构设备机械巨匠的精妙之作
下一篇:无压锅炉高效节能的无压锅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