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有新线索质量大过地球有望十年内被发现

第九大行星的想象图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一项新研究称,第九大行星有可能在十年左右被发现,前提是这颗目前还仅是假设的行星确实存在。这项研究,还同时公布了有关第九大行星的一些新特征。

早在201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名行星科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和迈克·布朗(Mike Brown)提出了所谓的“第九大行星”假设。根据他们的估算,这颗行星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以大约600个天文单位的平均距离绕太阳公转。(1天文单位=1.5亿公里,即日地间平均距离)。

但在一篇详细而冗长的新论文中,巴特金、布朗以及另外两位研究人员认为,“第九大行星”可能更小,到太阳的距离也没有那么远。目前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网络版上。

他们获得的观测证据和计算机模拟显示,“第九大行星”的质量不会超过10个地球。实际上,科学家认为“第九大行星”的质量应该相当于5个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应该在400-500天文单位,这样也更接近真实情况。
而这也意味着,“第九大行星”可能比科学家所怀疑的要更容易发现。

巴特金及其同事在论文中称:“到太阳轨道距离的减小对行星亮度的提升,要远远大于直接减小导致的亮度减弱,这表明传统的光学巡天比此前想象的要更容易发现‘第九大行星’。”

第九大行星轨道示意图及各大行星体积对比

事实上,夏威夷的全景测量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现在就可以胜任寻找“第九大行星”的工作。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即使“第九大行星”更为遥远、黯淡,它仍可能被未来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捕获,该望远镜预计于2020年后不久在智利建成。

正因如此,巴特金等人在论文中称,如果“第九大行星”确实存在,那么它有可能在10年内被发现。

在新论文中,研究人员还依据现有的观测结果,总结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四个主要证据。这些证据也都考虑了柯伊伯带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情况,它们远在海王星轨道外。

研究人员称,对于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异常,最好的解释就是,存在一个巨大、遥远的“干扰”天体。它的引力将这些柯伊伯带的小家伙,拽到了现在的运行轨道上。这种扰动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干扰”天体的质量及与太阳的距离。因此,距离太阳更近、质量更小的“第九行星”更接近观测结果。

布朗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这种分析没有直接说明‘第九行星’是否存在,但它确实表明我们的假设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巴特金认为,这个基础非常可靠。在去年与美国太空网的对话中,他就曾认为“第九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超过90%。

一个比地球大得多的天体可能长时间藏匿太阳系而未被人类发现,这听上去似乎很奇怪,但根据巴特金的研究,它其实非常遥远,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也不过39.5个天文单位。因此,距离太阳400-500天文单位的“第九行星”非常遥远,也意味着它很黯淡,天文学家需要去搜索许多目标。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两名天体物理学家曾经推断的第九大行星结构

上一篇: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分析死神Tears in Rain一集主题
下一篇:红薯烤制艺术微波炉快速煮熟美味红薯的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