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20日电(记者黄艳)中科院测地所研究员毛伟建昨天表示,过去四十年来,对地震波基础应用的研究已经从一维模式演进至三维技术,这一重大突破将显著加快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过程。通过深入探索三维弹性波,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扫描”地球内脏。
在今天武汉举行的“地球内部三维弹性波传播与成像国际研讨会”上,会议召集人毛伟建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他指出,弹性波是指在地球内部以特定速度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地震发生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去四十年的研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从最初的单向观察逐渐发展为多向监测和分析。而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全球分布的地震台网建设,一种全新的三维空间观察方式得以实现。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复杂而精密的数学模型,还依赖于大量高质量的地震数据,以此来模拟真实的地球内部环境。
据毛伟建介绍,这项最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核与幔层之间并不呈圆形相接,而是一种独特且不对称的连接方式。此外,在海底深处形成的地溝以及板块下沉带等自然现象也被我们的科学家们重新认识。在这场革命性的发现中,我们明白了不同材料下的波动速度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探寻效率。同时,这些发现对于更好理解地震发生机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正处于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在这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不仅理论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更在实际应用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