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申远灯及其合作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太阳双向喷流现象是由微暗条爆发驱动并经历两次磁重联过程而形成的。这与他们前期对另一类太阳喷流准直喷流的形成物理机制一致。这些研究不仅统一了不同类型喷流形成过程的认识,也进一步完善了对此领域知识的掌握。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
太阳喷流活动是一种普遍发生于太阳大气中的能量和物质释放过程,它们对于解开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等重要科学问题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对于其基本形成过程,人们仍有所不了解。申远灯等人利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和日地联系天文台(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等卫星提供的高分辨多波段立体观测数据,对喷流活动进行了详尽分析。
根据观测结果,他们提出了一项新的解释:微暗条通常是在光球磁对消或者不稳定性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开始上升或爆发,并且暗条上方的束缚磁场首先与周围开放或水平磁场发生磁场重联,从而形成热等离子体流。当暗条上升时,其下方也会发生第二次磁重联,加速暗条爆发。
“两类不同形态的喷流活动虽然有所差异,但它们在物理机制上的共通之处是明显可见,”申远灯说,“无论是准直乔普拉或双向乔普拉,都包含微暗条爆发,并经历两次磁重联。但由于不同的磁场位形,这些事件展现出细微差别。”
这种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及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的大力支持。这项研究成果为理解小尺度太阳暴烈活动如何影响大尺度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展示了科学探索不断推进人类对宇宙奥秘了解深化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