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又被骗了?
记得上次买房的时候,代理说预备费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怎么能拿到钥匙呢?但当时我就有点不解,这个钱去哪里了?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他们的佣金或者其他什么额外费用。
再比如去年我换手机,那家大型电商网站要求预存一定金额作为“服务保证金”,然后才能下单。结果一个月后,他们通知我这个保证金已经无效了,但具体用在哪儿也不透露。我只好问客服,说这也太不明了吧!他们只是回答说这是他们的规则,我只能悻悭地接受。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一笔“预备费”,却不知道这笔钱究竟用于何处。如果这些费用真的能够确保我们的权益,比如提醒我们注意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那倒也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企业的一种手段来增加收入,而实际效果却很难得到保障,那么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够公开和透明。
所以,我会更加小心翼翼地审视每一笔“预备费”,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看似合理但实则模糊的规定。我要让自己的钱花得值,每一次付出都伴随着足够多的思考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