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郝晓光竖版世界地图让世界竖起来

郝晓光:竖版世界地图,让世界“竖”起来

在一场媒体报道的盛宴上,郝晓光,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让全场观众都被他的竖版世界地图深深吸引。这个会场里,人们最初是沉默的,随后便是一片讨论和争辩。

"不对,不是这样的!美国应该位于中国北面,而不是东面。"

台上的专家正在介绍二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布局方案,而郝晓光则突然站起身来,试图纠正他们。他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并展示了他自己编制的地图,这个地图改变了人们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看法。

2006年10月,在一次卫星导航系统研讨交流会上,一位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关于二代北斗卫星系统布局方案,该方案优先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并向东延伸几千公里,但只到达中国最北端。在那时,“明显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战略需求’。”郝晓光拿出自己的新编制的地图,比划着说:“当时‘北斗二代’覆盖范围的策略,主要依据的是传统世界地图所展现的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

郝晓光绘制了一张特殊的地图,这张地图有东、西、南、北半球4个不同版本,他改变“北斗二代”设计覆盖范围的是这张地图上的南半球版。在这张地图上,北冰洋成了中心,被美洲和亚洲环抱。“美国在中国的北边。”

最特别的一张是南半球版。这是一张竖版地圖,它以印度洋为中心,将往日偏居南端、“被压成横条”的南极洲展现在读者眼前,如同一只开屏的大鸟。

单之蔷表示,从利玛窦画出的《坤舆万国全 图》以来,有400多年时间,我们一直没有脱离这种框架。而郝晓光新的绘制方式颠覆了过去单个角度看地球的问题。

早在2002年,郝已经完成了一套系列世界地圖,並陆续应用于航空、科考等领域,但直到2013年才得到官方认可并出版。此刻,他正计划将这些系列地点入学校教材中,使得三维地球能够更全面且直观呈现给学生们。

通过自己的努力挑战国人400多年的“视界”,难道不是一项巨大的任务?然而,为何没有横版,就必须有竖版?从传统的地圖來看,是不是中國與美國之间更近的是太平洋航线还是大西洋航线?

北京飞纽约,是太平洋航线更短还是大西洋航线更短?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需要复杂思考。

4月10日,在湖北市武汉的一个办公室里,他指着墙上悬挂的竖版世界映像,说:“看看这幅映像,你可以发现答案。”

说起这个问题来,每个人都会回应。但对于那些被隐藏的事实来说,他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变得显而易见。

在地理学界,有人质疑是否真的需要这样做。毕竟,我们已经有地球仪来准确描述我们这个小蓝色行星。但对此,对于那些寻求更多信息的人来说,或许还有一些空间——就像是针对新编《系列国际映像》的贡献一样。

自从那次会议之后7年,那份有关部门发出的证明书到了手中:“新编《系列国际映像》以独特视角准确表达了我国与全球间的地理关联。” “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同事刘根友解释道:“虽然他本职工作并不直接涉及到制作国际映像,但是他只是想打破以往用太平洋为中心的情况,也就是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清楚我们的位置。不仅如此,因为现在我们使用亚太版本,而且它使得日期变换变得更加混乱。”

但即便如此,当专家看到他的作品并提出形状变形的问题时,只要解释清楚情况,那些困惑就会消失。当有人提出那个难题时——也许是一个全球难题——他似乎找到了奋斗目标。

那么为什么不尝试另一种切法呢?

你看这个地球仪,从理论上讲,“切开”它有无数种方法,与之相似,每种方式都能画出无数种国际映像是可能存在。你如何找到“完美切割线”,该如何使所有国家接受这一切?

不断尝试错误,“离经叛道”的研究员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完美切割线”。在地球分割过程中,他沿着60°S进行分割,同时在另一侧进行15°N作为分隔符。这两幅完整保留各方形貌且未发生任何剪裁的情况下所创造出的两个影像是完全符合要求。他坚信这两幅影像是唯一适合表达整个地球全部景象且具有独特性的影像,没有必要再创作其他5或6副组合镜头。

尽管原来的两副经典镜头(即亚太和欧洲)保持其形式,但现在还有两个新的纬度镜头加入其中:由某些国家围绕的大型海域,即如同巨大的海湾般重要的地方;每一个大陆、大岛屿,无论大小,都能完整展现出来。在这里,每一次探索都是为了找到那段最佳路径,以期获得真正全面的理解和欣赏。

标签: 天文图吧

上一篇:镜头下的民族文化揭秘各地特色在全国摄影展中的呈现
下一篇:婚纱摄影店-绽放的爱情婚纱摄影店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