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阳区的张女士,年初时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小型装饰公司为自己新购二手房进行了整体装修。尽管整体效果令人满意,但水电改造工程让张女士至今仍心存不甘,感觉似乎遭受了欺骗。她回忆道:“合同上的条款虽然详细,但是关于水电改造,只有一个报价,没有具体量化。”当时,她特意询问过费用,并得知老板认为她的30多平米小户型水电开支不会超过2000元。但是,最终公司根据实际测量计算出的价格高达6000多元,比最初承诺的几乎翻倍。“我当时就有被蒙蔽的感觉!”她说。
据了解,有不少消费者面临与张女士类似的困境。那么,为什么装饰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在水电项目上预算和实际收费差异如此巨大呢?记者深入探究这个问题。
装饰公司往往拥有专业设计师,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并出具设计方案。如果消费者决定使用该公司,则会派人量房、制作图纸并签订施工合同。这些图纸包括原始平面图、拆改图、布置图及灯位布置等,可以帮助消费者清晰地规划家居布局,并明确拆改和铺设工程内容。不过,这些都是基于房屋平面来制定的,而不能反映物体空间位置。
“通过这套设计方案,我们可以确定灯具、开关和插座的位置,但这些只是从上方俯视来的无法反映真实空间关系。”北京市元洲装饰有限公司的一名水电工程师指出,“走管走线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机调整,因此无法在合同中准确写定施工数量。这意味着,无论是哪个规模的小型或大型装饰公司,其对水电项目成本估计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当消费者看到一份看似详尽但缺乏具体数据的合同时,他们应该谨慎对待,因为最终费用可能会远超预期。此外,还应注意是否有足够的手续费作为保证金,以防止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此外,对于那些已经经历了类似事件的小众群体来说,可考虑组建自我保护联盟或者寻求更透明、高效的地产市场监管机构支持,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