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阳区的张女士,年初时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小型装饰公司为自己新购二手房进行了整体装修。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水电改造工程却让她至今仍感到心存不满,仿佛被蒙蔽了双眼。“这家公司规模虽小,但老板兼任设计工作,使得合同条款虽然详细,但水电改造报价却显得模糊。”张女士向记者诉说,她在签约时特别注意询问了水电费用,“当时老板轻描淡写,说我房小,只需两千元就足够。”
然而,当装饰公司根据实际测量后提供的价格是六千多元的时候,张女士的心情急转直下。她感叹道:“比起最初承诺的价格差距竟然多出两倍!工人们已经施工完毕,说什么都晚了,我只能感受到一种被骗的痛苦。”
据了解,不仅张女士如此,有许多消费者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那么,为何装饰公司,无论大小,在水电项目上预算与实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呢?为了揭开这一谜团,记者深入探访家居装修行业。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些大型装饰公司往往拥有专职设计师。当消费者咨询时,他们面对的是这些专业人士,而最初的设计构思及施工项目报价通常来自于这些人的口中。如果消费者决定选用该公司,并支付定金或设计费后,会有专人上门量房并出具设计方案。
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图纸,从房屋原始平面图、拆改平面图、布置平面图、地面铺设图和灯位布置图等,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展现出家庭布局和拆改需求。不过,这些都是从二维空间展现在三维世界中的问题。而且,由于居室环境复杂,即使有明确方位,也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这意味着走管走线数量难以准确预估,因此水电项目在合同中无法精确规定施工量。
因此,当现场放线测量后才能够明确走管走线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实际成本往往高于预期。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措施是否充分,以及如何避免此类误解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