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ChatGPT的对话,如同探索人工智能未来的第一步,已经在2023年成为了一股热潮。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用户突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OpenAI封禁了。据传闻,从3月30日起,OpenAI开始大规模封号,并限制亚洲节点登录,同时关闭新用户的注册渠道,这让上市公司汤姆猫不得不出面澄清自己并未受到封号。
ChatGPT正如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将网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一波高峰之后,大规模裁员也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常态,但这背后是否仅仅是因为资金紧张而不得不“割肉”?答案显然不是如此。尽管这些企业手头上的现金仍然充裕,即使远没有达到绝望的地步,但问题在于他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而ChatGPT所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面投身其中的理由。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ChatGPT就给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让很多人怀疑未来某些职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就像马车被汽车取代一样,会有一天人类职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吗?这个问题自从2023年以来特别是GPT-4诞生后,便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的话题。
不过在谈及未来之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商业化大语言模型的问题,因为资本方投入的大量资源如何获得回报才是关键。
目前OpenAI推出的20美元/月的ChatGPT Plus服务,只能算作维持部分用户体验的一种权宜之计,而非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要知道OpenAI在2022年的算力支出和人工成本合计超过5亿美元,每天130万美元,这是在ChatGPT尚未大规模上线时的情况下。此年份OpenAI运营成本无疑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尝鲜性的Plus服务能起到的作用可能只是杯弓蛇影。
苹果和谷歌通过应用商店经济与开发者分享收益,是因为这些平台能够赚钱,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错过。而对于ChatGPT来说,它还在苦恼于商业化的问题时,OpenAI又怎能坐视着“二道贩子”利用它来盈利?
比如说帮助他人注册账号这样的行为,就是被打击的一个例子。而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必然会使用批量注册方式,这也容易导致被抓到马脚。任何平台都禁止这种行为,所以当这些行为发生时,一切都按照规则进行处理。
再或者,如果某个账户同时登录香港、香港、新加坡甚至迪拜等地,那么这种共享账户行为自然会遭到警告。如果有人反复试图生成OpenAI禁止内容,那么自然也是无法幸免的事实。
毕竟,作为以 Chat GPT 为基础建设 AI 生态环境操作而言,当我们还没好好释放 Chat GPT 的潜力去赋能其他场景的时候,还有机器人账号、网络暴力等糟粕先侵袭过来。这类吃着饭砸锅的事情,无疑都是历史中严厉打击对象中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