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阳区的张女士,年初时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小型装饰公司为自己新购二手房进行了整体装修。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水电改造工程却让张女士至今仍心存不满,感到被骗。“这家公司规模较小,老板兼任设计工作。当时我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只见明确了施工项目、工艺、用材、单价、数量及金额等,但关于水电改造,却只列出了一份报价。”她回忆道,“当时,我特意询问了水电费用,当老板说我的房子面积不大,三十多平米,用2000元就足够的时候,我并没有深究。”
然而,当装饰公司按照实际测量长度计算出的价格是6000多元,这使得张女士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比起最初跟我说的价格差距巨大!而且工人已经开始施工,说什么都来不及。我当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据了解,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并不罕见。那么,为何装饰公司无论大小,在水电项目上的预算和实收如此悬殊呢?记者便深入探访了解情况。
通常来说,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装饰公司会有专职设计师。在消费者的咨询过程中,他们面对的是这些专业人士。在这里,最早的设计构思及施工项目报价往往由这些设计人员提供。如果消费者决定选用该公司,并交付定金或设计费后,装饰公司会派遣专人到现场量房,并由设计师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制定方案。这套方案包括一系列详细图纸,如原始平面图、拆改图、布置图以及地面铺设与灯位布置图等,使得消费者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居室布局,并明确拆改与铺设工程内容。此后双方基于此签订施工合同。
然而,即便通过这样的详尽计划,我们依然无法完全准确预知每个空间角落的情况。“通过这些平面的视觉呈现虽然能帮助我们理解安装位置,但是它们不能捕捉物体真实空间中的微妙变化。”北京市元洲装饰有限公司的一名水电工程师隋工指出,“实际上,每个房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需要现场放线测量才能确定最终走管走线数目。而这种随机应变在合同中是难以预料到的。”
因此,无论如何精密规划,其结果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得以解答:为什么在看似透明合理的商业流程之下,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