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阳区的张女士,年初时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小型装饰公司为自己新购二手房进行了书房装修。尽管整体效果不错,但水电改造项目却让她至今仍感到心存不满,仿佛中招了骗局。“这家公司规模较小,老板兼任设计工作。”张女士回忆道,“合同条款详细,但水电改造仅写报价。当时,我特意询问费用,老板说由于我房小,三十多平米,不需要太多资金,只需2000元就足够。”然而,当装饰公司按照实际测量计算出价格后,“发现竟然是6000多元,比最初承诺的高达两倍!”张女士感叹道。
此类消费者并不罕见,那么,为何无论大小都有如此巨大的预算与实收差异?记者深入探访了解行业内情况。一般而言,大型装饰公司会拥有专职设计师,而消费者在咨询阶段就是面对这些专业人士。在店内获取初步构思和报价后,如果确定合作,将派专人量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此时,由于图纸无法完全反映空间位置和随机应变所需走管走线数量,因此水电项目难以准确在合同中列明施工量。
元洲装饰北京分部的一位工程师指出:“通过图纸可以明确灯、开关及插座位置,但复杂居室环境无法一一体现。而实际走管走线则需现场放线测量,这些都是无法事先估计的。”
因此,无论大小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是最细致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也往往超出预料。这让一些消费者如同被动地接受增项费用的不可避免性,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则成为业界亟待解答的一个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