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老李拿起他的“垫铁”,这是他多年的伴侣。这个看似简单的铁盘,却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温暖。它不仅是他的厨房必需品,更是他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李是一个退休工人,他的妻子早年去世了,只有他一个人生活。他依然坚持每天早上七点钟起来做饭,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这背后,是对生活的小小尊重,也是对逝去亲人的纪念。
每当锅铲敲击“垫铁”的声音响起,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时所有家庭都有这样的“垫铁”。它可以用来炖汤、煮面条,还能作为烹饪食材直接放入锅里,加热食物,使其更加香气四溢。
老李记得,每次炖鸡或者炖鱼的时候,他都会将肉类放入“垫铁”中,然后再将之加入到汤水中。这种方法能够使肉质更加鲜嫩。而且,“垫铁”也能帮助提取更多的营养,让味道更为丰富。
除了烹饪,“垫铁”还有其他作用。当夜幕降临,屋内变得寒冷时,它会被用于取暖。人们可以把一块木头放在其中,用火柴点燃,将其放在脚下或身体旁边,慢慢地传递出温意。在那种情况下,“垫铁”就成为了心灵上的慰藉和身体上的保暖器具。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的人开始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厨房工具,但对于像老李这样的人来说,“垈子(别称)”仍旧是一种怀旧和温馨的情感寄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位年轻旅客向老李询问关于“ 垈子的使用方法”,这让老李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学习厨艺时,那位老师教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古董一样的工具。那份知识,就像那口红烧肉一般,不经意间便传递给了下一代。
在这个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垈子”似乎已经被现代电磁炉所取代。但对于那些追求原汁原味、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选择,无论是在实用的意义还是情感上的寄托。“垈子”,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既是一件实用工具,又是一段历史、一段情感,一种文化,是我们共同记忆中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