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看,景深就是在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 也就是说,当你选定好拍摄主体之后,焦点会落在拍摄主体的身上,但是,在这个画面里,不仅仅只有聚焦点那一点是清楚的,也不是整个画面都会很清楚,而是在聚焦点的前后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内、人眼可以接受的清晰范围。这个范围会因为拍摄者使用光圈的不同、焦距的不同以及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距离的变化而不同。这里还有个弥散圈的概念,当要求有较高的清晰度时,弥散圈直径被要求较小,可接受的清晰范围也较小,景深也小。 其实,作为简单的一句话定义,我们很难马上理解景深的涵义。而且,就像做饭并不需要知道稻米是怎么种出来的一样,我们只需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知道这个概念会对我们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需要怎么样将这个概念落实到我们拍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设置参数上。 上面说到了景深主要会因为拍摄者使用光圈的不同、焦距的不同以及拍摄者与拍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不同,所以,总结起来,景深的主要相关因素就是光圈、焦距、物距三大方面。 对于光圈对景深的影响,主要就是大光圈能得到小景深,小光圈能得到大景深。比如说,在相同的焦距、物距的情况下,使用光圈F8得到的景深肯定是比光圈F22的小(双方是倒数关系,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呈现在图片上的效果就是,光圈F8的图片上,焦点周围的清晰范围是比F22的清晰范围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张图片上清晰部分的面积有差别。在具体各种不同的摄影当中,我们经常可以从静物摄影、广告摄影中能看到,虽然得出的图片效果跟其他的差不多,但是,这些物品的拍摄对光圈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也就跟光圈的关系相对密切了。 焦距对景深的影响跟光圈的基本相似,就是长焦距可以得到小景深,短焦距可以得到大景深。比如,在另外两种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焦距为300的镜头拍摄所得出的景深肯定比焦距为50的标准镜头拍出的景深要小很多。这一般在运动摄影、野生动物摄影、新闻摄影会有所体现。 物距上,小物距(拍摄者距离拍摄主体)能得到小景深,大物距能得到大景深。在光圈和焦距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离物体越近,清晰范围就会越小;反之越大。这主要表现在风光摄影上比较突出,当拍摄类似小花、露珠这样特写场景的时候,由于摄距很近,景深会比较小,而在拍摄大山、草原、天空等大场景的时候,基本都是对焦在无穷大,清晰范围会变大,也就是景深会变大。如果配合超广角镜头小光圈,基本上在几米到无穷大都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