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朝阳区的张女士,年初时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一家小型装饰公司为自己新购二手房进行了整体装修。虽然整体效果不错,但水电改造工程却让张女士至今仍心存不满,感觉似被蒙骗。在签订合同时,她特别关注了水电改造费用,老板当时保证2000元足够,但实际施工后,由于测量出更长的线路长度,所需费用竟然高达6000多元,比起最初承诺多出两倍。“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上了当。”张女士如是说。
据了解,有许多消费者遇到与张女士相同的问题。那么,为何装饰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在水电项目上的预算和实收价差异如此巨大?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了这一谜团。
首先,从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装饰公司看待,这些公司通常拥有专职设计师。当消费者咨询或购买服务时,他们面对的是这些设计人员。在此过程中,不仅会提供初步的设计构思及施工项目报价,而且会派专人上门量房并根据房屋实际情况出具详细设计方案。然而,无论如何精确图纸无法完全反映物体空间位置,更重要的是走管走线需要根据现场随机应变,而这在合同中是无法明确写出的。
因此,当消费者看到那份看似详尽、条款齐全的合同时,并不能保证其能够涵盖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且,即便是在最终签约前后,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水电改造也未必能准确预估其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装饰公司总是在最后阶段提出额外费用,或许称之为增项,而这些增项往往因具体情况而异,以至于在协议书上难以做到精准预估。
对于这个问题,有些行业内的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认为这是因为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些小型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将初期报价设得过低,然后通过各种理由增加成本,最终将责任推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这背后的原因可能还包括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等多种因素。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看似清晰透明但实际操作复杂又易受影响的事务,如水电改造,其真实成本往往远超乎人们想象。所以,对于即将踏入家庭装修的大众来说,要更加警醒,不仅要留意合同中的条款,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一切不可预知的情况。此外,在选择专业服务机构的时候,也应当寻找那些信誉良好、经验丰富且透明运作的企业,以减少被蒙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