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免费职业测评系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成了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未来,但能否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和社会。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变化,现在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支持需求日益增长。大家发现,本应该开心度过童年的孩子,有些似乎并不那么开心,有些甚至因此陷入困境。

要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不开心”的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提醒:“有的人说,我的孩子很优秀,怎么会有压力呢。”他解释:“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设定的期望值太高,而实际值太低,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过度而且一直得不到调节时,也有可能带来心理健康的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全汉炎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小学或者初中曾获重量级荣誉,但到了高中,因为学业成绩跟不上或其他情况,就产生了落差。“这些荣誉反倒可能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如果没有及时调节,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全汉炎建议,要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性,让他们找到适合发展的方向。

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则深入分析了一方面,学生焦虑和压力并非天生本质,而往往是从学校和家庭传导而来;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合适的娱乐时间,一名孩应当保持孩气。在许玲看来,要改变成才观念,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化,同时构建完善各级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提升家长养育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系统中融合推动这一工作,使一个孩子在校园、家庭、社区等场景,都能基于兴趣找到友好的空间,是还需实践探索的问题。

通过持续普及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尤为重要。而深圳市政协吴以环提出创新扶持政策,让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教练员或教师引领学生做好体育竞技赋能青少年健康增长。此外,还要防患于未然,对当前挑战回应。高天明指出,大部分早期心理问题可以干预,只要发现及时由专业人员支持或转介就可起效。他与多位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提高一线识别与干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建议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她提议组织专家团队制定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工具,并指导各地定期开展测评工作建立数据分析机制。(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高立峰)

上一篇:探索运动控制设备的奥秘综合分析与应用实例
下一篇:推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与北森职业能力测评融合活动提升学生物品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