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利,智能化技术助力人物实现顺畅的物流管理。今年的“618”购物节,再次掀起了一波消费,全国快递行业揽收快件超65.9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4亿件。许多消费者惊喜地发现:以往订单量激增导致的快递“爆仓”现象基本没了,通常是“昨晚刚下单,今早就到货”。
所谓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系列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和推理判断能力,并能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中科院微电子所研究员、中科微至公司负责人李功燕说:“简单来说,智慧物流就是用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替代人工完成物流周期的各个环节。”
近些年来,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在多个环节正逐步实现智能化。在分拣环节,以前只能靠一个个拣货员每次拿起包裹扫一下二维码,然后根据包裹上贴的面单信息将包裹放到代表相应配送位置的区域,不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如今,以智能分拣装备为核心的大型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快递分拣效率,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爆仓”问题。
李功燕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智能分拣系统采用图像高速识别技术,每秒能够识别上百个条形码,再结合传感器、处理器和控制器等一系列先进科技,就能够把包裹准确地运送到指定区域,从而实现精准分拣。他告诉记者,他们最新研发的一套系统,每小时处理包裹量平均达10万多件,同时可以节省人力超过70%。
在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公牛智慧仓库里,一班四个人操作机器人,可以完成原来的20个人才能完成同样工作量。在民航机场,有着自主完成从行李托运到提取等系列无人化任务的小型自动驾驶车辆,这极大提高了机场效率。
不仅如此,在软件层面,如京东通过专有算法,为销售预测提供支持;在硬件层面,如自动驾驶车辆在交通安全方面帮助企业增加效益;甚至在供应链规划上,都能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工与自动协同作业。此外,无论是传感器及识别技术还是深度神经网络细粒度分拣码生成引擎,都使得整个过程变得既简洁又高效。
专家表示,这些新兴技术驱动物流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使整个场景数字化;二是互联,让整个供应链内所有元素相互连接;三是自主性,让供应链相关决策更加自主和精确。而这些新兴技术如何与现有的场景充分融合,使得现代 物 流成为前沿科技最好的应用场景,也成为了中国未来努力方向之一。
尽管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呈阶梯式增长。我国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如AI、大数据等,我国后发优势显著。但仍需加强原创性研发。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已有部分领域取得超越效果。我国未来的目标是在成本控制、研发效率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提升原创性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社会整体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最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