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几大技术难点如何应用RTU技术识别物品

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应用前景时,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尽管这项技术并不新颖,但近期的推动者如Tesla、1x、小米等公司让它重新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对此提出了疑问:“我们何时能在现实生活中见识到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 Elon Musk 的乐观预测表明可能是在两年内,而从过去几年的研究来看,至少需要3-5年才能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那么,我们到底是否需要这种技术?它们可以如何被应用?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个人观点。结论是: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意义在于开发最适应人类社会的机器体型,并实现终极的人类替代,但这还需要新的突破。此外,为了追求人形目标,这些项目必须掌握复杂且全面的软硬件技术栈。

第一台具有人形特征的机器人已于21世纪初诞生。目标是创建一种能够满足所有基本能力要求(运动、操作和交互)的通用型号。这包括下肢(底盘/四足/双足)、上肢(单臂/双臂)和脸部交互功能。通过组合这些元素,可以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Google Everyday Robot所示,它拥有移动底盘加上单臂;半身马型结构,以四足为基础配备单或双臂;或者像Tesla和波士顿动力那样采用传统的人类形式,即双足加上双臂。

如果要开发一款用于日常助理的机器人,最简单方案可能是基于Everyday Robot设计,这样可以完成大部分生产生活任务。但当遇到需要上下楼梯或协同工作的情况时,这种设计就会显得局限性大。而由于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环节都是为人类行动而设计,因此,具备良好适应性的人形机器体可能是最适合我们的选择,只要技术成熟后,它们就能无缝融入各个环境中。

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劳动力缺口达到了1,180万,而美国则有710万。在人口峰值即将到来的本世纪中叶,从补充劳动力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需要一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来取代工作者。以下是一张概括不同职业替代顺序图: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第一批以优必选为例的人形机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迎宾服务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第二代更先进的人形机器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成本降低、性能提升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这些难题,那么未来人们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地球生活。

然而,在工业界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里,由于传统存量机械化设备已经饱和,大量依旧使用的是手工操作,比如搬运材料、安装车门车座等,这些就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领域,也正是待解决的问题领域。

关于成本,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台高质量但价格不菲的产品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们希望使这种革命性的技术普及开来,就必须降低成本,使之更加经济实惠。据报道,Tesla Optimus 目标的是2025-2027年达到每台售价2万美元左右(预计约15万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迹,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机会。

最后,让我强调一下,即使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涉及硬件设备,还包括软件算法、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不过,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创新出现,为全球乃至宇宙带去更多便利与改变!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举办
下一篇:甘肃省发布一批高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