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采用儿童多元智能测评系统促进心理健康评估

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成了热议的话题。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未来,但能否让孩子阳光快乐地成长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头等大事。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变化,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支持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发现,本应开心度过童年的孩子,有些似乎并不那么开心,有些甚至因此陷入困境。

要守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从哪里开始?我们需要推动哪些改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了代表委员一起探讨破解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不开心”的源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说:“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的期望值太高,而实际值太低,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过度而且一直得不到调节时,也有可能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全国代表,全汉炎,对此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在调研中发现,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群体中,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或者初中阶段曾获重量级荣誉,这些荣誉反倒可能成为精神负担,如果没有及时调节,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他建议,要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性,让他们找到适合发展方向。

许玲副校长则分析,一方面学生焦虑和压力并非与生俱来,往往来自学校和家庭传导;另一方面学生也需合适娱乐和运动时间。一位应该有朝气。在她看来,要改变成才观念,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化,以及构建完善育人工作机制提升家庭养育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如何融合推动这项工作,使每个孩子都能基于兴趣,在不同场景下找到友好空间仍需实践探索。

共同爱好的普及或突破口在体育运动中尤为重要。而吴以环主委提出了创新扶持政策,以及规范发展青少年社团,同时引领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教练员或教师,以领导学生做好体育竞技赋能他们平衡身心发展。

除了防患于未然,还要回应当前挑战。“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高天明表示,大部分早期心理问题并不难干预,只要发现后及时支持,或转介专业干预,都能起到效果,“怕就怕拖着”。提高一线识别干预能力十分重要。

翟美卿董事长建议加快建立学校园危机干预机制,她提出组织专家制定适宜年龄的心理测评工具,并指导各地定期开展测评工作建立数据分析机制。(全媒体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魏丽娜、刘畅)

标签: 天文图吧

上一篇:推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引入商品测评app提升学生心智品质
下一篇:摩根智能家庭影院桂花新品种香袭自然景观享受豪华家居升级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