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免费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助力学生心态健全

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这个议题激起了众多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许多人认为,想要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心理健康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变化,现在很多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大家发现,即使应该在快乐中度过童年的孩子,也有不少没有真正快乐,有些甚至陷入了困境。

要想有效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从哪里开始?我们需要推动哪些改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了一些代表委员一起探索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不开心”的源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提到:“有些父母会说,他们的孩子非常优秀,所以怎么会有压力呢?”他告诉记者:“实际上,我们往往忽略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的期望值设得很高,而实际值却低得多,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持续不断而且无法得到调节,那么可能就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全国代表,全汉炎,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曾经在小学或初中时获得过重要荣誉,但是在高中阶段,因为学业成绩跟不上了或者其他原因,这种荣誉反而变成了他们精神上的负担。他建议,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功观念,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一条路。

另外,许玲副校长也分析指出,不仅学生的情绪焦虑与生俱来的,而且往往是从学校和家庭传导而来的。非理性的养育观念和行为,以及绝对化的成功标准,都可能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埋下伏笔。而学生也同样需要合适的娱乐和运动时间,让他们保持活泼好客。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并进行协同推进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的服务体系中实现这一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各种场景下找到友好的空间,是仍需实践探索的问题。

通过共同爱好去普及推广,或是寻找突破口也是重要的一步。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代表委员强调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吴以环主委则提出创新扶持政策,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度,同时规范发展青年体育组织,并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教练员或教师,以引领学生做好体育竞技,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成长。

除了防患于未然,还要积极应对当前挑战。“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负面情绪存在也是正常不过。”高天明表示,大部分早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难处理,只要及时发现并由专业人员支持,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怕就怕一直拖着。”他说,要提高一线干预能力十分关键。

最后,全美卿建议加速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她提出应当组建专家团队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工具,并指导各地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这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面监控系统,对抗任何潜在的问题。(全媒体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魏丽娜、刘畅、廖靖文)

标签: 天文图吧

上一篇:推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引入国内十大测评公司的智慧提升教育物品的心灵价值
下一篇:数据库工程师-成为顶级数据库专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