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这个议题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要确保他们能够开心、健康地成长,这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心理健康不仅是孩子头等大事,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关系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这让我们意识到,需要从哪里入手去保护这些宝贵的人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了一些专家代表委员一起探讨解决之道。
要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不开心”的根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期望值高,而实际值低,就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过度而且一直得不到调节,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他提醒我们,要认识到高期望带来的潜在风险,并给予适当调整空间。
另一位代表委员,全汉炎,他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小学时获得过荣誉,但进入高中后由于成绩跟不上或其他原因,便出现了落差。他建议,我们应该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性,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
许玲副校长则从家庭教育角度深入分析,她认为,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学校和家庭传导有关;另一方面,她强调,学生也需要合适的娱乐和运动时间。她建议改变成才观念,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化,同时提升家庭科学养育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中已成为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系统中推动这一工作,使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场景都能以兴趣为主,在友好环境下活动,这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通过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有益,因此创新扶持政策并引领优秀退役运动员参与教练或教师角色,以此激发学生体育竞技热情,是吴以环委员提出的建议之一。而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不应害怕而回避,也不能轻视而忽略。大部分早期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干预得到有效解决,只是在一线干预前识别重要性就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