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布局下,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ChatGPT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热潮,其潜力不仅限于成为一种聊天机器人,更可能重塑数字化应用的信息化工业。国内厂商也积极参与其中,但中国版ChatGPT“露馅”后,揭示了部分国产厂商存在的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产ChatGPT产品都是假冒伪劣。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类似产品,其中阿里的内部测试已经进行,而百度即将上线其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其他中企则从开源代码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努力,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奠定基础。
尽管美企拥有先行优势,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如微软旗下的必应搜索服务通过集成ChatGPT功能达到日活跃量首次突破1亿,以及谷歌打造Bard聊天机器人并计划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所有产品。但这场竞争对任何科技或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赢得用户青睐,在这个激烈竞争中,只有那些真正用心打磨产品、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企业才能获得认可。那些采取浑水摸鱼、套壳国外技术策略的企业,则注定会在这场淘汰过程中被抛弃。如果你认为文章内容有价值,请点赞分享,我们期待你的反馈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