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校采用测评工具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近年来,国内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会议上,“如何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成为了一些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许多代表委员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但他们也意识到,是否能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因素,而心理健康则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然而,由于情绪压力和家庭关系的变化,现在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支持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发现,即便在应该快乐度过的童年阶段,有一些孩子并不开心,有些甚至因此陷入了困境。

要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找出“不开心”的根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有的人说,我的孩子很优秀,所以为什么会有压力呢?”他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往往忽视了相对压力的存在——当我们设定的期望值太高,而实际值太低,也会产生压力,如果这种压力过度而且一直得不到调节时,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广东实验中学全汉炎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调查中发现,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在小学或初中就已经获得了重量级荣誉,但上了高中后,当学业成绩无法跟上或遇到其他情况时,他们就会感到落差。“这些荣誉反倒可能成为他们精神负担,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全汉炎建议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和成才观,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进一步分析认为,一方面,学生焦虑和压力并非天生如此,它们来自于学校和家庭传导;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合适的娱乐时间。许玲认为,要改变成才观念,同时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并构建完善各级各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以提升家长养育能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如何在不同的服务系统中推动这项工作,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兴趣,在校园、家庭等不同环境找到友好空间,是仍需探索的问题。

通过共同爱好的发现,以及普及推广或者突破口,可以为此做出贡献。而深圳市政协吴以环提出了创新扶持政策,以调动社会力量规范发展青年体育组织,同时引领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教练员或教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竞技,为其身心健全提供帮助。

除了防患于未然,还应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对负面情绪也不必害怕,只不过不要回避也不要忽略。”高天明表示,大部分早期心理问题并不是难以干预,只要及时由专业人员介入,或转介专业医生干预,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他与其他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加强一线对于儿童青少年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至关重要。

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建议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管理机制。她提议组建专家团队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测评工具,并指导各地中学定期开展测评工作。此外,她还主张建立测评数据分析机制,以及处理程序,以确保有效干预措施得到实施。(全媒体记者苏赞、王婧、徐雯雯、魏丽娜、刘畅)

上一篇:探索机器视觉设备的奥秘揭秘现代科技的前沿应用
下一篇:数据测控设备让您的设备运行更稳定